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伴隨皮膚搔癢,反覆出現濕疹症狀的皮膚炎。好發於擁有過敏體質的人身上。 異位性皮膚炎會使皮膚表面的角質粗糙、防護機能降低,同時因為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神經醯胺)流失而導致皮膚的吸水、保水能力降低,肌膚變得極度乾燥。這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之一。不僅如此,由於皮膚表層粗糙使得過敏原容易入侵,患部受到刺激則容易感覺搔癢,此時若用手抓破皮膚,則容易使濕疹的症狀加劇,從此陷入惡性循環,形成慢性病。一般來說,異位性皮膚炎在1歲以前的發病機率為65%,5歲以前為90%。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時,則會被診斷為慢性病。(嬰幼兒為持續2個月以上) 此外,發生在嬰幼兒身上的異位性皮膚炎容易被誤認為是嬰幼兒濕疹。對此,日本皮膚科學會發表的「異位性皮膚炎診療指導方針2016年版」,則舉出以下項目診斷標準:
- 搔癢症狀
- 濕疹
- 嬰兒從頭部、臉部開始出疹,之後會蔓延到軀幹及四肢
- 嬰幼兒患者的濕疹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其他年齡層則持續6個月以上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最痛苦難耐的就是皮膚搔癢,有時甚至晚上也無法安穩入睡。同時乾燥的皮膚對所有外來刺激越發敏感,使得搔癢更加難以忍受。皮膚搔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最難以忍受的症狀,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QOL,Quality of Life),還會因為抓傷皮膚使得濕疹惡化,進而演變成慢性病。濕疹的狀態與變化~濕疹三角
異位性皮膚炎不會突然惡化或突然痊癒,而是症狀反反覆覆、時好時壞而漸趨慢性化,或是痊癒。下圖以濕疹三角形來表示濕疹的變化過程,藉由了解濕疹變化的過程,可以理解症狀的進程,有助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紅斑】 因發炎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發紅的狀態
【丘疹】 皮膚像蕁麻疹一樣呈凸起的狀態
【小水泡】 滲出液變多,變成水泡的狀態
【膿疱】 皮膚傷口(濕疹)發炎並化膿
【糜爛】 水泡或膿疱破掉的狀態
【痂皮】 滲出至皮膚表面的滲出液凝固後的狀態
【脫屑】 發炎部位表面剝落時的狀態
【苔癬化】 因長時間發炎,導致皮膚粗糙、變厚變硬的狀態;以異位性皮膚炎來說,此為慢性且嚴重的症狀
【色素沉澱】 因急性濕疹反覆發作,導致皮膚發黑的狀態
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
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主要可分為「體質因素」與「環境因素」。當這兩個要素重疊時,就可能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身體狀況良好時,有時也可能不會出現症狀。這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多因性疾病」,相關疾病因子重合時,才會發病。【體質因素】
- 異位性因素(家族病史、容易生成IgE抗體)
- 肌膚防護機能低下
- 過敏原(導致過敏症狀的物質)
食物、蟎蟲、灰塵、黴、花粉、動物或人的毛髮、頭皮屑等 - 過敏原以外的刺激
流汗、衣物摩擦、乾燥、抓傷、洗潔劑等日用品或化妝品等 - 其他
睡眠不足、過勞、壓力等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是遺傳因素、體質或環境等各種內外在因素所造成的皮膚病,目前沒有根治療法。只能以減輕不適症狀為原則進行對症治療。對症治療的目標,則是不使用外用藥,僅以保濕劑來維持(控制)搔癢及濕疹治癒後的皮膚狀態。
❶ 即使異位性皮膚炎狀況看似正常,乾燥肌或乾皮症仍然持續 就算有徹底做好保濕,乾燥肌或乾皮症還是會一直存在 ❷ 皮膚搔癢或摸起來硬硬的 有許多發炎細胞 ↓ 抑制發炎 ↓ 塗抹保濕劑後,再擦上類固醇或普特皮(Protopic)軟膏來保護皮膚。持續保養約2週 ❸ 持續塗抹2週後,症狀大致好轉,仍有部分皮膚持續發紅及乾硬粗厚 針對患部整體保濕,皮膚發紅和乾硬粗厚部位則塗上類固醇藥膏或普特 ❹ 以藥膏治療後,發紅及搔癢症狀消失,皮膚變柔軟了 停用類固醇或普特皮,只進行保濕 ❺ 皮膚再次發紅、變硬、發癢 保濕劑及外用藥膏無法抑制曾經惡化的皮膚炎 ↓ 對於發紅、乾硬粗厚及發癢處,請再次塗抹類固醇或普特皮。當然也得繼續保濕 ❻ 反覆治療後,類固醇或普特皮的使用量慢慢減少 安心 ↓ 再次提醒,即使皮膚炎的症狀曾經暫時得到緩解,容易引發皮膚炎的體質這件事並不會有所改變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藥物
現行的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指南主要是在規範外用類固醇及保濕劑的用法用量,例如,依出現的症狀種類或部位改變用藥的強度或藥量,隨病情改善漸漸降低類固醇用量,以期可以只用保濕劑來維持及控制皮膚狀態。
關於外用類固醇 類固醇是由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具有抗發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類固醇外用藥則是將人工製造的類固醇,應用到異位性皮膚炎用藥及 針劑、內服藥、吸入型藥物、鼻噴劑、眼藥水等各種藥物。 依效果強度分成5個等級,醫生會考量患部的類固醇吸收率,再開立處方。
類固醇吸收率
外用類固醇的使用方式
建議使用FTU(Fingertip Unit,指尖單位)方式來衡量用量。此方式可作為外用藥的使用量及可供塗抹面積的判斷基準。例如使用軟膏時,把軟膏擠出成人食指第1指節的劑量(0.5克/約1公分)即為1指尖單位,這個劑量約可塗抹成人的2個手掌心大(大約相當於體表面積的2%)。乳液的話,則一元硬幣的大小約為1指尖單位。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 搔癢症狀
- 皮膚萎縮(皮膚變薄)
- 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呈網斑狀)
- 多毛症
- 類固醇痤瘡(青春痘)
- 類固醇引起的皮膚泛紅
- 細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皮膚感染症狀
- 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普特皮軟膏(Tacrolimus 0.03%) 普特皮軟膏屬於非類固醇的外用藥,而Tacrolimus 0.03%的普特皮會開立給2歲以上的患者。 針對臉部濕疹,一般認為普特皮軟膏具有外用類固醇中效以上的效果。 雖有局部發熱等刺激性的副作用,但隨著症狀改善,刺激性也會越來越低。 因此,針對臉部或頸部等皮膚較薄、類固醇吸收率高的部位,醫師常會處方Tacrolimus 0.03%的普特皮軟膏。
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分級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以外用類固醇(外敷藥)為主,而依藥效強度,從弱到強共分為5個等級。醫師在觀察症狀並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後,會依程度開立合適的處方。另外依身體部位的不同,類固醇的吸收率亦有所差異。因此就算症狀相同,也會依塗抹部位而開立不同的處方藥。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之外用藥物處方診斷基準
皮膚症狀嚴重程度及建議外用藥(日本皮膚科學會指導方針)
皮疹嚴重程度 | 建議外用藥 | ||
---|---|---|---|
輕微 | 以乾燥症狀為主,鮮少發炎 | 不含類固醇的外用藥(保濕劑等) | |
輕度 | 主要症狀為乾燥或輕度紅斑、鱗屑等 | 中效以下的外用類固醇 | |
中度 | 主要症狀為中等程度的紅斑、鱗屑、少許丘疹、抓痕 | 強效至中效的外用類固醇 | |
嚴重 | 主要症狀為伴隨嚴重的腫脹/浮腫/浸潤甚至苔癬化的紅斑、經常起丘疹、大量鱗屑、痂皮附著、小水泡、糜爛、大量抓痕、結節性癢疹等 | 具有所需療效且效果充足之超強效或強效的外用類固醇。 若結節性癢疹的瘡痂部分阻礙類固醇的功效,可針對該部位指定使用最強效外用類固醇。 |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特徵
位於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表面的皮脂膜、天然保濕因子及角質層細胞間脂質,可防止體外異物侵入皮膚,以及防止水分蒸發。此機能稱為防護機能。而異位性皮膚炎,正是因為這層防護機能減弱,才會產生濕疹、發癢、皮膚乾燥等症狀。這些症狀又會互相影響,使搔癢越加嚴重。以下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及對皮膚的影響。
皮膚狀態 | 影響 | 症状 | |
---|---|---|---|
皮膚表面的 角質層乾荒 |
防護機能降低, 過敏原及細菌等可輕易入侵皮膚內部 |
因免疫細胞的作用,過度釋放組織胺,造成搔癢感 | |
感覺神經延伸到皮膚表面, 對刺激更敏感,更覺得癢 |
|||
細胞間脂質 (神經醯胺)流失 |
水分容易蒸發、皮膚無法儲存水分 | 皮膚變得更乾燥,更容易覺得癢 |